2021年1月,署立桃園醫院爆發院內感染。
瞬間桃園人變得好可怕!台灣最不缺的就是酸民,或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鄉民,希望桃園人就窩在桃園不要出來,當時甚至出現一種聲音:桃園應該封城!
這張圖還被我在返校督導前分享在IG限動,拜託大家不要因為我在桃園實習而叫我坐門口QQ
From instagram: @funnytattooshop
當時我在桃園全職實習,一月也剛好是寒假,外展的學校案暫停會談,只剩下幾個社區案,真的是清閒無比,於是我跟我的實習夥伴開始多了不少時間待在諮商所做行政工作,當然,更多的是寫論文~
當時的我捉模著,防疫中心也撐一年了,院內傳染的結果真的無法預知,再加上當時看到世界許多國家都以封城作為手段,下一步會怎樣真的不曉得;另外,其實在實習第一個月的返校督導,小蕭老師就有告訴大家,因應疫情,全台的輔諮所開會並達成共識,我們那一年的實習生如果因疫情導致專業時數或總時數無法達成,實習時間是可以多延半年的(誰願意啦!)。
既然搞不好實習會停擺,假設真的封城好了,那我就只能窩在家裡寫論文!於是我認真的查申請IRB(研究倫理委員會)的事項,親愛的小蕭老師,只跟我說他自己都是申請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IRB,我自己查也發現中國醫確實是中部地區最方便也最快速的,就開始搜集申請需要的相關資料;還麻煩老師跟我約在台北火車站的大廳,簽了一份又一份的文件,在2021年的春節假期後,開始我為期四個月,與IRB的抗戰(?)
那四個月來來回回的補件根本惡夢,終於進入審查後,委員認為在PHQ-9中詢問自殺意念的那一題,有引發受試者自殺風險的疑慮,因此從簡易審提升到一般審;還記得收到那封信的那一天剛好是三月份的返校督導,直接把消息報告給小蕭老師,他第一時間的反應也非常直接:
「屁啦!!」
但他三秒後立刻收回情緒,很專業的告訴我幾篇可以反駁委員意見的研究註,當中不少研究發現:提供機會讓有自殺意念的人說出來,反而有助於降低自殺風險!督導結束回家之後,立刻整理相關文獻,讓老師看過確定沒問題後就立刻回覆倫理委員會;雖然還是被提升到一般審,但是也沒有多跑什麼程序,反而很快就通過了,2021/06/02下午五點收到通知,6月3號剛好工作時間是下午一點到晚上九點,因此我一大早就從桃園下台中,然後在下午一點準時衝回實習的諮商所。
(雖然我只用三段輕描淡寫地回憶IRB的歷程,但其實當時的IG限時動態,滿滿的都是崩潰文🥲)
為了讓論文更有意義,我在5月35號發放線上問卷。
一開始先靠親友團幫忙,尤其是高中唸各縣市前三志願的朋友,差不多都被我直接或間接的凹一輪,畢竟獸醫系入學門檻也越來越高了,甚至頂標的學生把獸醫系當第一志願。雖然很心機,但在畢業證書面前,什麼手段都可以的啦!
不過有更多朋友是在我IRB還沒通過、情緒相當崩潰時安慰我,並主動跟我說:「快點解決IRB!問卷一上線我馬上幫你發給我同學/朋友/家人!」現在回想,支撐我跟IRB奮戰下去的正是這些朋友的鼓勵和支持。
上線後靠親友團大概累積了100多份,其實這已經比我預期的還要多了;發問卷之前我常開玩笑說,這本論文其實要驗證的,是我平常做人是否成功以及陰德值有多少。
當然,這距離我需要的883份,還是差太多了。
此時貴人從天而降。
我傳訊息至facebook粉專「獸醫好想告訴你」,詢問是否可以協助幫忙發放,温琮婓醫師對我的題目很有興趣,很想知道台灣的結果會如何(後來我有告訴他,我的論文設計和他曾在粉專中分享的一份2020年加拿大paper是一樣的,因此有加拿大獸醫的數據可以比較),所以他很快地就幫我分享連結,並在有獸醫師提出疑問時通知我,讓我可以及時回答並澄清這些潛在受試者的疑慮。
就這樣,問卷份數衝到近300份,但回收的問卷會與效應一起逐步下降,就在我準備搬離桃園、無暇去顧問卷份數時,每日的回收量開始跟台灣疫情一樣:加零。
曾經以為可以付錢了事,學到教訓了🥲
親友團和粉專的效應仍持續作用,像7月10號時,回收的問卷突然衝進了60至70份,後來才得知是我第一份工作時的替代役弟弟請一位學長幫忙,那位學長好像是蠻多人敬重的前輩,因此號招了不少人;實習尾聲時與新的實習生交接,有一位實習生剛好認識在桃園開業的獸醫師,靠那位實習生學妹的幫忙,桃竹苗是第一個達到我期待的份數。
(一開始想用分層抽樣,但如此一來會增加蒐集的難度,因此指導教授建議還是先以份數能夠達到883份為優先)
883這個數字是這樣來的,想知道關於問卷調查更詳細的資訊,可以問chatGPT;5092是以2021/01/28農委會的全國全國獸醫師執業、診療機構開業查詢網頁,加總出的全台及離島地區的獸醫師人數。
現在,來到2021年7月。
搬離桃園,把實習結束後的規劃都已安排妥當,注意力要回到論文、問卷上面了。
親友團都差不多了,獸醫界的KOL也拜託過了,接下來就真的該靠研究者自己了!當初在寫研究設計與指導教授討論時,被老師問了一個問題:「你覺得會上臉書、會填網路問卷的會有年紀較長的獸醫師嗎?」
臉書是老人用的,這件事我到實習時才有深刻的體悟,但meeting時,小蕭老師與我都沒意識到其實我們是老人了🥲
因此當初的想法是:一部分由網路蒐集,另一部分則是一間間動物醫院跑、直接邀請獸醫師填寫(怎麼想都覺得這個直接被丟回收的可能性很大);這其實完全是這個世界上還沒有武漢肺炎出現之前的想法,其實也是很傳統蒐集問卷的方法。但,武漢肺炎出現了,後來我們也經歷過三級警戒,好不容易又降到二級警戒,這種傳統的跑法風險太大。
所以,唐鳳也成為我的貴人!她在五月底時推出簡訊實聯制,瞬間台灣人從8歲到80歲都學會掃QR Code !於是我改良郵寄調查法,古早時代是附回郵信封請人寄回,但其實這種方法的回收率非常低,曾經有文獻說大概只有10%至15%;大學實習時看過一份也是使用郵寄調查法、有關醫務社工的研究,即便研究者是醫務社工界的大老,該研究的問卷回收率印象中只有12%。
我的改良是:把QR Code以明信片的方式寄出,願意的人只要手機拿出來掃一下,就可以填寫了;而且明信片的郵資是5元,比平信便宜,又不用附回郵信封,成本也比較低。
明信片怎麼來?簡言之,我因為這個研究學會photoshop…..
做了三版明信片,一次500張,最後寄出去的差不多有1300至1400張,埔里總局的5元郵票一度被我掃完,地理中心碑旁的郵局已經認識我了,不再問我為什麼要買5元郵票。
第二、三版的問卷只需要填寫隨機抽到的地址與醫師的名字,但第一版沒有,第一版就像觀光明信片一樣,背面完全空白,手寫到超氣自己的!結果在問卷中,看到有人寫:不用抽獎,因為你用手寫很有誠意。
謝謝你看到我的誠意🥹
就這樣我硬ㄍㄧㄥ到十月底,當時小蕭老師覺得我能收到700多份已經很好了,擔心我分析來不及寫完,所以覺得可以停止回收問卷了。
但我不甘心啊!!!
最後硬著頭皮再次拜託温醫師,他也二話不說直接在粉專幫我再宣傳一次;不虧是獸醫界的KOL,兩天不到就把我最後缺的100份補齊了,於是我順利在11月4號,為期五個月,把問卷收齊了!
這完全不是靠我自己一個人就能完成的研究,而是非常非常非常多的貴人幫忙!
首先就是同意或不同意的900多位獸醫師,不論同不同意,沒有這些人,就什麼都沒有。
以及大力幫我宣傳的親友團和温醫師(還有其他我不知道但其實有幫我宣傳的人),以當時我一個獸醫師都不認識的情況下,靠自己不是不行,但一定無法達成這麼具有代表性的數量。
問卷收齊後,我很開心的花一個月跑統計、整理數據,又為了想好好跨年,在年底拼完分析,最後很沒禮貌地在小蕭老師生日那天丟全文給他(為什麼會知道指導教授的生日?因為IRB要填很完整的個人資料啊)。
至此,針對獸醫師的心理健康研究,只剩下口試最後一步了。
註:
也許有人會有對反駁IRB委員意見的文章有興趣,其實我也只用了三篇,如下:
Biddle, L., Cooper, J., Owen-Smith, A., Klineberg, E., Bennewith, O., Hawton, K., Kapur, N., Donovan, J., & Gunnell, D. (2013). Qualitative interviewing with vulnerable populations: individuals’ experiences of participating in suicide and self-harm based research.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45(3), 356–362. https://doi.org/10.1016/j.jad.2012.08.024
Cukrowicz, K., Smith, P., & Poindexter, E. (2010). The effect of participating in suicide research: does participating in a research protocol on suicide and psychiatric symptoms increase suicide ideation and attempts?. Suicide &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 40(6), 535–543. https://doi.org/10.1521/suli.2010.40.6.535
Labott SM, Johnson TP, Fendrich M, Feeny NC. Emotional Risks to Respondents in Survey Research: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Empirical Research on Human Research Ethics. 2013;8(4):53-66. doi:10.1525/jer.2013.8.4.53
圖片來源instagram: @art_miss_na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