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知道蝴蝶擁抱法的時候,這個方式似乎沒有太多人知道,不少人知道EMDR眼動減敏,但不知道它們倆其實其實是相同的原理;直到韓劇《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出現了一幕有點浪漫的場景,才有一些醫師及心理師介紹它。
我是沒有看過這部劇啦…所以不知道這一幕的前後脈絡,不過有人在旁邊幫忙安撫自己好像也不錯齁QQ
安撫這件事,我們可以從復原力(Resilience)說起,它是指個人處於危機或壓力情境中時,能發展出適切因應策略的能力;以台灣來說,大概近三十年來有關復原力的研究,如果都印下來的話,大概都可以毀滅一個雨林了。
對,就是這麼多。
這些研究的對象多半著重在社工(尤其是從事兒虐、家暴、性侵等保護性業務)、心理師、護理師、特定科別的醫師等,為的是想要了解從事這些常面對高壓或是高衝突環境的職業,他們的復原力比較特殊嗎?尤其是那些非常資深的工作人員們,能久待在此絕對有些值得討論的過人之處,到底有哪些保護因子組成他們的復原力?
國外也有學者研究獸醫師的復原力,而台灣,我的論文是第一篇。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復原力(雖然程度不一),所以當工作有壓力、家庭有壓力、人生也有壓力時,就會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幫自己紓壓、放鬆
放空?追劇?打電動?看小說?還是去學了正念冥想?
不知道獸醫師們都用什麼方式來讓自己放鬆、紓壓?
國外有人做了這個調查,那就來看看接受這個研究的獸醫師們用的方法吧!
其實不只是獸醫師,對許多人來說,家人其實就是我們的「安全基地」,在外奮戰後回到家人身邊,心中就會產生穩定感與安全感;另外,也越來越多醫師及專家呼籲睡眠的重要性,如果可以睡滿八小時,它確實是一個可以幫助生理獲得充足的休息,進而讓血液中的傳導物質平衡,穩定個人的情緒。
看起來受訪者使用的方法其實都沒什麼問題。
嗯?什麼叫有問題?
其實要放鬆,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副交感神經發揮它的作用,它負責身體的休息、消化、進食、繁殖」等活動;而之前講曾經提過的戰或逃,則是交感神經所負責的。現在很多人會用追劇、手遊等作為「放鬆的方式」,但其實這些活動仍刺激著交感神經,因此你以為自己放鬆了,但其實你的身體並沒有真正的「放鬆」。
—
另外一個常見的情況是,我們在工作或是在平常生活中,遇到影響自己心情,造成一定程度的情緒波動時,蝴蝶擁抱法(butterfly hug)是一種可以快速達到自我照顧的方法。
第一次聽到這個方式,是在碩一課堂由老師介紹的。當時全班15個人半信半疑地開始雙手在胸前交叉、機械式地輪流拍(也有人雙手同步一起拍),不到30秒大家紛紛皺眉,用非語言訊息表達:老師這招沒有用🥺
但是大家還是回到研究室繼續研究這個方法,也有人找到了相關資料,後來我們暱稱它叫「蝴蝶拍拍」。
先說方法,有興趣的人再往下看原理。
步驟一:雙手於胸前交叉,可以選擇把手掌放在胸口,也可以放置於上臂的位置。
步驟二:像蝴蝶飛翔一樣,慢慢左右拍打,同時慢慢地深呼吸。
步驟三:告訴自己現在很安全、沒事的(可以閉上眼睛)
==================================
原理(以下引自哇賽心理學):
蝴蝶擁抱法是屬於EMDR(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療法)中的一種自我幫助的技巧,可以運用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中,算是一種grounding technique,可以幫助我們回到「此時此地」(here and now的狀態) 。因為在負向感受很激烈的時候,你的大腦會被某些畫面或想法佔據,注意力會被侷限在這些負向感受上,有些人會形容杏仁核被綁架之類的。它主要目的是連接你的大腦、身體和現實世界,就是把你拉回來,讓你有機會和負向的感受保持一種健康的距離。
就像小孩跌倒了會討抱抱,成人結束一天忙碌的生活後,會擁抱伴侶、家人,溫暖安全的肢體接觸(像是撫摸、擁抱)都會促使血清素和催產素的分泌。血清素具有安定精神和平靜的作用,有些人稱之為「幸福荷爾蒙」;催產素則涉及跟他人建立信賴關係和舒緩壓力的作用,有些人稱之為「信賴荷爾蒙」。
==================================
找資料時才知道之前不少人追的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有出現蝴蝶擁抱法,因此Nana臨床心理師曾在哇賽心理學中專文介紹過。EMDR至少在近十年(其實是我踏進創傷療癒工作得時間啦),有不少精神科醫師及心理師所推薦的方式。
這應該是對所有人來說,最簡單、最快、最單純(不用特地學習、花錢、找人幫忙)的方式,在使用蝴蝶拍拍時,可以靜下來感受一下自己的身體與情緒是否慢慢地恢復到一個平穩的狀態,有效地讓自己恢復身心的平衡;網路上很多教導的圖片,如果不確定是否做得正確,也可以在youtube找到示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