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雯說,希望我推廣生命教育的時候要呼籲一下 (明明你的粉絲比我多N倍、影響力比我大N倍),但畢竟會踏進(我們這種全預約制的)動物醫院的飼主,多半還是有一定能力(不只是經濟能力啦),所以我看到的多數是讓我很感動的飼主。
雖然前同事兼C+ talk show 的客座主持人大概是之前獸醫師心理健康的國外文獻、新聞看多了,看了太多妖魔鬼怪的案例(像是騷擾醫師、醫助的啊、把人逼到歇業或自殺的啊),看到或聽到「飼主」兩個字就會微皺眉。
完全忘記自己也是個飼主啊!!!
但是隨著進入動物醫院工作,這三個月看到了形形色色的飼主,必須說絕大部分的飼主讓我有很多很複雜的感覺,很感動、很敬佩、很心疼,當然也有很挫折的,可是正是因為這樣「飼主」的樣貌在我心中開始變得立體,雖然想把工作著重於獸醫師的心理健康,可明明在最初時,我接觸的就是飼主!
2020年我舉辦了一場喪寵的諮商團體,當時為了要確認報名者是否適合參與(所謂的不適合是指:哀傷程度較高,比較適合個別諮商的人;或是其實還沒有準備好要在團體中分享;以及其他我們評估後認為適合不同於我該次活動設計者),因此我與我的CoLeader阿彬一一面訪了每個報名者,聽了報名者的故事,了解到陪伴動物在他們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重要性;因為經過篩選,所以最後參與的團體成員,有部分情況是類似的。
不過隨著朋友知道我想要在這個領域耕耘,也會分享一些他們以前與家中動物互動的情況;像是之前在系主任的詢問下,我小小的擔任一下大學部學弟妹們在執行的計畫「寵癒・重遇」的….顧問(?),在與這些20歲左右的孩子討論的過程中,看到的是不同的景象。
我自己之前接觸的個案,或是週遭的朋友,因為年紀跟我差不多,因此陪伴動物對我們來說,是毛孩子,我以及我的朋友們,在曬寵的時候都是稱他們是「兒子」、「女鵝」,這些兒子女鵝陪伴我們經歷的是考研究所、寫論文、找工作、與(不同的)伴侶交往、結婚生子等歷程;可是從大學部的學弟妹那邊,我聽到的是另外一種角色。
他們是毛茸茸的兄弟姐妹。
這些兄弟姐妹陪伴他們走過那個狂暴的青春期、走過那個面對大考壓力、在低潮時安慰他們,當自己長大了,唸了外縣市的大學,雖然偶爾才能回家看看他們,依舊有著強烈的情感連結。
只是,我們長大了,他們卻老了。
於是,這些孩子們可能還沒經歷過親人離世,但需要準備面對毛兄弟姐妹準備離開的現實;同時,醫療決策是父母決定,因此只能被動地接受結果。
難過,也無力。從小一起長大的夥伴,這些毛兄弟姐妹幾乎是僅次於父母親的情感依附對象,卻也是生命中第一個教導他們生死議題的老師。
還有一種,很常見,但是各位愛爸愛媽避之唯恐不及的:年輕伴侶一起養毛孩。
以我個人的經驗(?)……也不太算,我們是各自有各自的毛孩,那應該算重組家庭?
其實一起養毛孩還真的是同居的進階,不單是生活習慣的摩擦以及配合,如何教養(狗狗需要社會化,一些訓練我們就姑且分類在「教」這一塊),有時候挑戰的不只是想法,還是價值觀;當然,看醫生很貴,年輕人有沒有能力負荷醫療支出,能給予到什麼程度,還真的是有極大的個別化差異。
只能說會踏進動物醫院,而且還願意回診的,都可以被歸類在有心想照顧毛孩的那一邊;甚至也看過情侶一起帶浪浪來看醫生,也支付了一小筆費用,所以,是單身養寵物還是情侶一起養寵物不是重點,重點是個人對待生命的責任感。
另外是之前在youtube上看到香港一個要認養貓貓,但是被嫌太年輕的案例(這位認養人27歲、女友24歲),因為年輕人被主觀認定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未來的不確定性太大(可能會去國外唸書工作、或是結婚生子),因此「年紀」成為篩選的條件之一。
這樣我想到肉桂姊姊,因為她真的很年輕。
肉桂是一隻超級超級可愛的三花,但是在結紮的術前檢查時,醫師發現似乎有點不對勁,當時判斷有幾個可能的結果,但其實機率比較高的那幾種結果都是不樂觀也不樂見的結果,肉桂姊姊難過是一定的,但同時也看到獸醫師也憂心忡忡,不僅是擔心肉桂,也擔心肉桂姊姊。
於是,肉桂交給醫師,我主動去關心肉桂姊姊,告訴她我其實是個心理師。
一樣,肉桂姊姊很驚訝怎麼動物醫院會有個心理師,但是畢竟年輕人(?)對心理師的接受度高,所以告訴我她得知消息的心情和反應–一開始當然很難過地大哭,但馬上告訴自己要冷靜,聯絡比較有經驗的朋友,也上網找了許多資訊,方便隔天與醫師討論後續的醫療決策。
中間的過程省略,總之,至少肉桂現在雖然需要天天吃藥,但還是有拆房子的活力。
動物的醫療費用對於我們台灣這些已經習慣健保的人來說,看到金額的時候都會倒吸一口氣。
肉桂姊姊在一邊拿出手機轉帳時,一邊跟我說…..
「你說,這樣要怎麼活?」QQ
當然說歸說,肉桂姊姊依舊與醫師合作,一起為了肉桂的健康來努力。
還遇到更多更多元的飼主,像是長期把內心的感受放在心中,將照顧毛孩作為唯一心靈寄託,雖然毛孩經歷過的就診經驗讓她進入醫院就發抖,但我們也盡量以fear free的方式讓毛孩不要有壓力,對飼主來說,看到醫療人員願意花時間慢慢處理,內心的焦慮就能夠降低;並且在毛孩手術時,也讓我有機會與飼主有一個完整時段的談話,使飼主可以把開始飼養毛孩後,因為其健康狀況,或是家人無法改善可能對毛孩有危險的習慣所導致的負面情緒可以有一個宣洩的出口。
另外一種飼主,是非常典型「課本上的案例」,就是眼前的飼主這段時間發生的事件、間隔時間等,都符合教科書上的重點,遇到這種反而神經要繃緊,不能因為是教科書常見範例、在學校或在研習時演練過,就放下心防、覺得按照課本上處理就好;相反的,必須要更留意個別化差異,了解個別差異事件對個人所產生的影響,確實評估每個事件對個人的影響程度,才能確實地回應、同理眼前的飼主。
不論大家是因為什麼原因決定飼養寵物,飼養什麼類型的寵物,做下這個決定時,勢必當時恰好有個機緣巧合,讓這隻動物走進你的生命中,在我們決定讓他們走進我們的生命的那一刻起,「責任」就是我們所必須承擔的。
希望在方方面面都有所差異的飼主中,我們能有一個共同點:不離不棄的責任感。
圖片來源instagram: @art_miss_na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