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失落事件發生,它所演化的程度會根據個人過往的生命經驗,事件發生當下的情境、事件後周遭親友的反應與支持程度,發展出不同的哀傷型態;不論是個人,或是對助人工作者來說,能夠有經歷正常性的哀傷(Normal Grief)是最好的,但有些特殊情況發生時,哀傷的型態就會發生轉變,例如前面提過的被剝奪的哀傷,就是其中一種型態。
複雜性哀傷(Complicated Grief)是一種強烈且長期持續的哀傷狀態,可能是由以下二十點因素1所形成:
- 以前沒有經歷重大的失落、死亡或是悲痛事件;
- 近期也有發生其他的失落事件;
- 個人從小到大的生活經歷過多次的失落事件;
- 很少、甚至沒有親友的支持;
- 處在社會規範對於悲傷的重要性是偏向貶低、否認的;
- 從他人口中接收到對哀傷失落的漠不關心的評論;
- 個人的因應能力較弱;
- 對死亡背負著罪惡感或責任感;
- 過早離世,像是兒童、年輕的成人,或是年輕的陪伴動物;
- 死亡事件是突然發生、毫無預警的;
- 因長期、久治不癒的疾病離世;
- 不明原因或早於預期時間的死亡
- 不明原因的失蹤;
- 逝者離世時不在其身旁;
- 無法在其死後見到遺體;
- 目睹其痛苦或具創傷性的死亡;
- 與重大特殊事件(包含生日、重要節慶、離婚等)有相關的死亡
- 逝者死後的生日、紀念日及其他具有特殊意義的節慶;
- 曾被媒體報導中曲解或質疑其醫療程序;
- 基於他人對死亡的負面經驗,或關於正常悲傷的不正確資訊所提供的建議。
當「哀傷」變得「複雜」,意味著難過程度較高、時間變長,這個哀傷不但會形成憂鬱情緒,產生憂鬱症狀,影響個人的日常生活、人際與工作;通常我們會依循以下線索來判斷哀傷者是否符合複雜性哀傷(以下是提供參考,建議仍須由專業的心理師或精神科/身心科醫師評估):
- 哀傷的程度如同才剛經歷死亡事件
- 無關的小事件,卻能產生強烈的哀傷反應
- 其他困擾的會談過程,夾雜失落的主題
- 堅持保留死者的所有物
- 有類似死者死亡前的疾病症狀
- 生活型態改變過大
- 長期的憂鬱和假象的愉快
我在接案的過程中,曾經遇到毛孩是因「急病」往生(病程相當快速,有些甚至是不到一天的時間);更常遇到飼主主觀性地認為毛孩離世是可以避免的,會發生完全是因自己疏忽;也遇過飼主的哀傷呈現的方式是極度的憤怒,因為他認為醫師在醫療處遇的過程中犯下一些疏失。
除了毛孩的病程或醫療因素,過往的生命經驗也影響個人如何「消化」這些失落事件;可能有些人曾經在討論親密關係的文章中看到安全依附及不安全依附這樣的名詞。
不安全依附包含焦慮型依附及逃避型依附;不安全依附型態的人調整失落能力的彈性較弱,如果逝者是其生活極度依賴,甚至逝者的存在可以帶給生者個人自尊、自我效能的調節功能(例如飼養毛孩後,感受到自己被毛孩需要、依賴的感覺,也能藉由把毛孩照顧得比以前更好,讓自己有成就感);而且,雖然不知道大家是否都跟我一樣,但在我心中,我會希望毛孩可以陪伴我許久,我希望人生一些重大的選擇或是生活的轉變,都能有牠的陪伴;更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時,也能讓牠和我一起過得越來越好;因此,若是尚未在給予牠我想要給牠的一切時,牠先離開了,對我來說,生命的遺憾感會更為強烈(也會形成我們所說的「未竟事宜」)。
所以,對於不安全依附的飼主來說,若是面對喪寵事件時,需要更加留意自己的狀態,親友也需要給予支持及協助。
也許不知道怎麼「安慰」剛經歷喪寵的飼主,但其實他們更需要的,是他人對自己悲傷的理解,並且包容地提供他們一段時間、一個空間,讓他們可以抒發想法、宣洩情緒;必要時,也可以建議他們向專業人員尋求諮詢或協助。
面對離別、面對失落,除了時間之外,有時需要更多的方法來幫助自己,避免因為錯誤的理解,或他人似是而非的言語或評斷,讓自己陷入更深的漩渦中。
1Lagoni, L. & Butler C. (1994). The Human-Animal Bond and Grief.
PS:但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所述的「延續性哀傷(Prolonged Grief Disorder, PGD)」與複雜性哀傷不同,延續性哀傷是一種特殊的診斷,但複雜性哀傷是我們用以形容一種狀態,但並非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