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整理自己思緒的方式:自動化思考歷程

你是不是也曾經赫然發現,自己好像掉進一個想法中,「非常」鑽牛角尖!無法抑制般地災難性思考!(災難性思考:往極度悲觀的方向做思考,彷彿一切不可能的事都會降臨到自己身上)



「災難化思考」是我們在學認知行為學派(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時,會提到的認知扭曲的方式之一(其他包含:全有或全無的思考、選擇性摘要、讀心術、負向預測、過度概化、貼標籤與錯誤的貼標籤、誇大或貶抑、個人化–對這些有興趣的人可以詳閱這本書的第九章);當然,聽到認知「扭曲」一定會直覺是不好的行為或模式,不過,近年大家也試圖不要使用「災難化」這三個字,畢竟,之所以會這樣想到這樣的結局,也許旁人覺得很扯,但可能真的是我或是親近的人曾經的遭遇/經驗,若是如此,怎能苛責這樣的思考模式呢?他只是擔心舊事重演罷了。



因此,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思考邏輯,這個邏輯除了與我們的教育有關之外,也會與自己曾經經歷的事情有關,我們會根據經驗猜測事情之後的走向,但那可能不是我們要的結果,因此導致自己無法下決定。

若以喪寵飼主、或是陪伴動物的長期照護者來說,最常遇到的大概就是醫療決策,一方面是對醫學不了解,另一方面是我們有時候會用人醫的經驗去做假設,或是從其他的論壇看到別人的經驗談(有些人的經驗談還真的蠻驚悚的,不輸鬼故事),影響自己的判斷。

因此釐清自己的自動化思考變得相當重要,這可以幫助自己,看看自己的假設是否已經偏離常軌了?也可以幫助自己找到暫停、截斷、冷靜的方式。

因此我想提供一個格式,以我近半年更新速度緩慢作為範例,當中可以發現,其實我只是很單純的希望讓「烏娜的陪伴小語」(包含這個網站、facebook、instagram)的文章維持一定程度品質,因此我不想隨便的找素材做更新。

以上,絕對不是為我的拖更找藉口(認真

結果我的發文速度堪比富樫,我其實一直很佩服在工作之餘能不斷有文章產出的人,因為我希望刊出的是我消化過的東西,但是當隨著我的工作量開始增加、自己的時間規劃及安排有點雜亂的情況下(有時我的時間是零散的,很難有一個完整的時間來思考及寫作,這個就十分牽涉到個人的習慣了),有些東西就會被我擱置了;擱置的同時,我的大腦其實已經胡思亂想到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了(「胡思亂想」這個形容詞可以對自己使用🙃,我不會這樣去想我的案主們的)!



但是被擱置的東西並不代表我不在乎,相反地,它很像刺一般,需要拔除;藉由整理思考歷程,我降低自己緩慢更新的焦慮感,並開始計劃未來的經營方式。



因為思考是一層一層下去的,如果沒有適時的發現自己好像已經走歪了,那思考的方向勢必會一路歪下去,所以,我們需要留意自己是不是把事情想到了一個有點嚴重、自己無法處理的地步?在這個時候先讓自己思緒暫停,先去沖個澡、喝杯咖啡,找人聊聊,重新思考剛剛的方向是不是離題了?如果離題了,那就可以及時把自己拉回來。

職業倦怠的人也可以試試,說不定在整理的過程中發現卡住的地方,然後找信任的人聊聊或是其他自己習慣的方式,幫助自己解開卡住的地方



又好比我在10月初終於處理我的貓那一口爛牙了,這裡必須要前情提要並做一些自我揭露。

當年我決定打掉重練重返校園,從社工師轉職成為心理師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當時看到同事19歲高齡的貓生病,積極的醫療處置一天至少會燒掉一兩千元,以NGO社工的薪水來說,等於是不吃不喝都無法cover當月的醫療費用!那次對我來說是很大的衝擊,直到現在,每年的11月中facebook的動態回顧都會跳出當時所發的po文,提醒我當下的震撼感。

洗牙、拔牙對一些人來說,可能覺得不是什麼大事,它確實也不是什麼大事,其實起點只是拔牙、處理殘根而已,但基於我個人的經驗,我「又」胡思亂想到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了;在我胡思亂想的時候,其實我忽略了一些很重要、很客觀的事實,例如:現在的我比起當時,已經有了一些小小的積蓄;現在我身邊有相當值得信任的獸醫師們;現在的我比起當時的我,更知道要如何可以諮詢到實用的資訊等等。

可是這些客觀事實在鑽牛角尖時根本不會想到,覺得自己依舊是當初那個什麼能力都沒有(連鈔能力都沒有)的人,更聯想到自己是個照護能力低弱、連多肉都養不活的黑手指,擔心這種醫師眼中的小手術,我可能事後都無法好好照顧。



嗯,現在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為拔牙這件事猶豫這麼久(默

後來事實真的打臉,我的貓很好,雖然我真的沒什麼照護能力,但她能把自己照顧得很好,術後恢復的很好,而且因為病灶解除,所以食慾大增,媽媽我快被吃垮了……(胡思亂想了半天卻沒想到這個層面)



10月底時,我在團體中請成員們做這個練習,看得出來大家當下很辛苦,畢竟情境所帶出的情緒和想法是剎那之間就產生的,現在要回朔、寫下來,再找到其中需要攔截、暫停的想法,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在團體時,我與我的協同領導者必須不斷地協助成員執行這個活動、回答或澄清一些疑問。但這個活動完成後,成員們的回饋都覺得這是個很好用的技巧,認為是個可以通用於各種類型、事件的技巧。



因此,利用自動化思考歷程,來幫助大家入門地認識認知行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