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沒發文,一出現就要當個標題黨。
為了幫我瀕死的少女心進行急救,所以前一陣子都住在webtoon上(默
卻意外看到一位台灣作家蘇茉茉在其作品第一季的完結公告中,很坦誠的告訴讀者們,因為陪在自己15年的狗狗在今年一月底離開了,因此自己的身心狀態不佳,沒有辦法維持作品的品質,因此與編輯討論後先暫時劃下句點,待狀態調整好後再回歸。
(圖片來源:webtoon-愛情,手到擒來第一季完結公告之部分內容)。
已取得蘇茉茉老師的同意,謝謝老師願意以她的經驗,作為讓我可以討論這個話題的契機
其中,從茉茉老師的公告中,看到對於自己做下安樂死的決定,看到了一點似乎難以消化的感受;在由公告上的資訊得知,毛孩已確診失智、並伴隨其他老化問題,自己在最後三個月需要同時兼顧照護工作與自己的創作工作。
以我自己曾看過的類似情況的毛孩,茉茉老師的描述對我來說相當地有畫面。
雖然是醫師的建議、雖然自己確實身心俱疲了,但…
「我真的有權力決定一個生命的去留嗎?」
這是每個曾經走過或是正在最後一哩路行走的家屬,最常問的問題。
生命之所以輕於鴻毛卻又重於泰山,正是因為每個生命都有著無法量化的意義與價值。
安樂死也恰好是我在與好幾位毛孩家長深度會談或聊天時無法避免的話題,因此這個議題也在我心中激盪一段時間(所以當我在webtoon看到蘇茉茉老師的公告後,才會私訊詢問她是否願意讓我在公開的粉絲團回應這個問題)。
我從曾經在人醫安寧病房支援一段時間,也是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的諮詢團隊成員,在我正式踏進動物醫療領域前,我個人對於醫療處置可以算是毫無懸念:「既然台灣沒有安樂死,那拜託那些插管呼吸器什麼的我都不要」。
當然這是我個人對我自己的身體、我自己的生命的決定。過去在參與每一個家庭的ACP會議時,我尊重每個人在生死議題面前,所做出的任何一個決定,我的工作只是為大家在有疑慮的地方提供解釋與澄清、當家庭成員想法不一致時,去了解雙方的想法、協調出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選擇。
因為作為人類,我們能為自己發聲;家人基於對我的理解並尊重我的自主權,也會嘗試著接納我的選擇;雖然意見可能不同,但我們可以利用醫院的資源,幫助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取得共識。
但家屬與毛孩面對醫療選擇時,完全是不一樣的情境。
家屬必須作為毛孩的「代言人」為其做決定、甚至「家屬們」之間也有不同的想法,而且,往往意見相左,因此,其實不只在最後那個安樂死的決定,可能早在疾病被診斷出結果後,家屬間多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摩擦。
所以家屬早已在過去一段時間經歷各種自我質疑、負面的、孤立無援的情緒與感受(別忘了還有因照護毛孩產生的生理上疲憊)。
「我多希望他是在睡夢中離開的。」
我想這等同於茉茉老師所說的,「以自然死亡的方式離開」,這個盼望其實也不只是針對毛孩,我們對於自己深愛的家人,都希望他們是以一種平靜安詳、沒有任何外力介入的狀態下往生;但它不容易,所以才會成為我們的期盼。
而安樂死對每一位獸醫師來說,也都是他們在職涯歷程中需要面對的關卡,只是每個人消化的時間不一樣、思考的脈絡、得出結論的契機都相當不同;尤其現在越來越多獸醫師,是因為愛動物才選擇這個就讀獸醫系、從事獸醫師這項工作,對部分的獸醫師(尤其資歷尚淺者)來說,可能他們對安樂死的接受度甚至不如某些飼主,因此在動物醫院討論安樂死這項決定時,有時我作為旁觀者,有時感覺不像在討論毛孩的醫療處置,反而更像是不同的價值觀正在進行討論及交流。
只是有時候,動物福祉與人寵情感依附及連結是有所衝突的,獸醫師盡可能做到的是告訴家屬每一種決定下,毛孩的生理機制會如何運作及轉變,最後可能的結果是什麼,因此選擇權還是回到家屬身上。
我相信很多家屬跟我一樣是個麻瓜,雖然獸醫師解釋的很詳細,但聽的是一知半解,因此我們的判斷方式就是:他現在很痛苦嗎?他還剩下多少時間?如果決定做/不做某些處置,他會怎樣?除了你講的這些方式,如果我選擇轉院,其他的醫師是否能有更好的方法?
這些思考的依據其實只有一個:我還能把毛孩留在身邊多久?
獸醫師在提出安樂死的選項前,其實已經評估過人與動物的生活品質和毛孩的照護品質,未到某個程度時,獸醫師也不太會主動提出。但它就只是選項之一,因為我們還是想拚拚看。
前幾天我和一位飼主聊天(因為他很驚訝動物醫院怎麼會放隻心理師在這邊)時說:「對很多人來說,毛孩走了可能比親人走了更難以接受,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複雜,沒有全然的好與壞,甚至有時充滿矛盾,所以有些人也許稱謂跟我很親,但其實這個人怎麼了,我所感受到的衝擊可能普普而已;但毛孩不同,一直以來,毛孩帶給我們的就是全然的付出與專注,是全部的愛,這麼好的『對象』我怎麼可能捨得讓他離開?更不用說做出安樂死這樣的決定有多困難了。」
每一位做出這項決定的家屬,我們回頭來想想為什麼做了這個決定?
也許已到了醫師束手無策的程度、也許自己早已身心俱疲、也許看到毛孩經歷反覆的醫療後的憔悴、或是自己與家人已經無力負擔及照顧重病的毛孩了。
在醫療中(不論是人醫或是獸醫),從來沒有「最好」的選擇,只有在那個當下「最適合」的選擇;而所謂的「最適合」,除了感情層面外,也會將現實考量、動物福祉都考慮進去了;事後所產生的複雜情緒,一是長久以來陪伴在我們身邊的好客體消失了,另一方面,其實已將不記得自己在那個當下,其實思考的層次這麼多元。
—
另外分享一個小故事。
我工作的動物醫院,這兩個月邀請蔡晶玫獸醫師於每週日開腫瘤專科門診,所以有機會看到每次飼主不同的選擇,也看到因病情急轉直下,連可以做選擇的機會都沒有的情況。因此我也忍不住想,我自己會做什麼選擇,也忍不住思考朋友們過去為什麼要做那樣的選擇。
這些選擇真的好嗎?(我只檢討自己和朋友(欸)
我把這些想法告訴一位很資深的同事,他只回了我一句:沒有不好,只是考量的事情不一樣。
—
我也知道很多人對於自己做的選擇到底對毛孩有沒有幫助,當你出現這樣的疑問時,請放心大膽地詢問獸醫師,許多獸醫師是願意好好地回答,解除飼主的疑慮,這也都是我常與飼主強調的「不要讓未來的自己後悔」所需要做的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