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論文中,除了想看台灣的獸醫師們憂鬱及焦慮的程度外,也來看看獸醫師們的復原力如何,因為剛好國外也使用了一樣的量表,這樣就可以對照看看。
結果,台灣真的是在奇奇怪怪的地方都能輕易地分出高下(?)
台灣獸醫師的復原力平均分數比加拿大低。
但復原力不是不能培養的,雖然我們知道童年經驗/生長環境形塑我們復原力的樣貌,但仍有其他的方式能夠提升復原力,讓我們在面對壓力事件時可以保護自己;有研究發現,遺傳因素其實只佔了32%-38%,剩下的是由環境因素決定,所以代表面對挫折、壓力、負面的事件後的恢復能力,是我們所可以控制的。
為什麼?那要回到復原力的生理基礎。
它涉及廣泛的神經生理基礎,包含大腦皮質的化學反應、大腦和身體的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這會就與之前在fight-or-flight 戰或逃提過的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有關,交感神經讓我們興奮、副交感神經讓我們放鬆,在面對環境威脅時,靈長類動物會分泌大量的可體松–也就是壓力賀爾蒙,當可體松的含量略為上升,海馬迴和杏仁核會被活化,因此,成年人的記憶形成與回憶都會受到可體松所影響,可體松的濃度上升,大腦負責計畫和執行的前額葉就會被活化。
在大腦中,壓力激素和記憶的關係是倒U形的,所以一定程度的壓力其實反而可以促進記憶力,但過度的壓力就會損害記憶力;另外,若是壓力只持續短暫一段時間,可以延長大腦神經幹細胞的壽命,促進新的神經元在兩週內增殖,應該是大腦為了防止環境威脅再次出現所做的預備,但如果壓力是長期的,會抑制新的神經元生成、抑制神經元產生新的連結,就會使記憶力及情緒變差;高濃度的壓力賀爾蒙維持的時間過長,會使海馬迴萎縮、杏仁核變大,這樣容易使我們把外在的事物都看成威脅,形成焦慮的情況。
那怎樣的大腦才是富有復原力的大腦?答案是活躍的多巴胺,它是一種大腦獎賞迴路的神經傳遞物質,這種獎賞訊號的傳遞能讓人在壓力環境中保持積極,健全的海馬迴能幫助我們正確區分危險或安全的環境;還有就是前額葉能夠透過抑制杏仁核來調節壓力來臨時的情緒和行為。
臨心師說的話要聽啊!
前額葉要到20至25歲才成長完成,所以真的不要要求兒童或青少年多會控制情緒,在身體機制上就是有困難的。
在這些機制下,許多研究人員透過實驗,找出能夠預防讓不該活躍的地方活躍、好的物質能夠多多分泌。
首先,社會支持,指的是家人、伴侶,甚至是陌生人的鼓勵與感謝都是社會支持–所以才鼓勵大家,請把對獸醫師的感謝表達出來,因為這些支持能使杏仁核的反應不要這麼大,同時也能幫助刺激大腦釋放天然鴉片類物質,可以幫助降低壓力來臨時的反應。
運動及正念練習是目前提到復原力時,很流行的討論概念(反正很多人都在說,那我就不說了)。
很多人覺得諮商無效,但其實諮商是心理師用他們所擅長的諮商取向來做心理治療,其中一種方式是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它的原則是藉由改變對威脅和逆境的認知,可以改善人的情緒和行為,並且可以客觀的、以現實情況來為所面臨的問題做評估,避免被扭曲、災難化的想像壓垮自己,並在會談的過程中,心理師會與你討論未來面對新的壓力時,可以運用哪些技巧來處理,保持自己心情上的穩定、維持心理健康。
曾經與我會談討論喪寵議題的飼主,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在最後其實會強調毛孩進入我們生命之後,為你帶來的意義,同時,也會幫助你看見,毛孩使你長出了什麼能力、或是在毛孩最虛弱的時候,堅強的你為他做了什麼,從中找到自己有能力有價值的地方。
是的,「意義」與「自我效能」能夠影響一個人的復原能力,雖然毛孩的離開對我們而言是一種失落經驗,但回想與他生活的種種,會看到他讓你學會了什麼、又陪伴你度過了什麼;雖然我們處在這樣的失落逆境中,但藉由找到意義的方式,形成一種積極的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抵抗消極的情緒及壓力反應。
我常說我的貓讓我知道,原來我是個有照顧能力的人–因為以前的我是養什麼死什麼,直到現在也依舊是個黑手指(但前兩天認識一位特寵獸醫,才知道原來是以前接觸的其實都是不好照顧的動物,但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但是我的貓目前已經陪伴我七年,是我的成功經驗,成功克服壓力事件的經歷可以讓前額葉皮質擁有更好的神經可塑性,能夠於處在不可控的壓力中時,更好地去應對消極情緒。
我們允許自己悲傷,也接納自己的能力有限,但藉由復原力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讓自己好好的、健康的做任何事;我學妹的獸醫在與她聊獸醫師的心理健康議題後,說了一句我覺得很棒的話:
「讓自己健康的活久一點,才可以救到更多生命。」
—
封面圖片來源:https://www.jonnyshannon.com/blog/resilience-grit
參考文獻:姚乃琳(2020)。大腦修復術。麥田出版社。